所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所属专科: 血管外科
1月29日
星期三
1月30日
星期四
1月31日
星期五
2月1日
星期六
2月2日
星期日
基本信息:
刘维永,男,主任医师,教授,1929年1月生,江西籍。1949年9月参军,1955年大学毕业,1957年调入第四军医大学,参加组建心脏外科,1972年接任科主任,1993年进专家组,现为西京心胸外科学...展开 刘维永,男,主任医师,教授,1929年1月生,江西籍。1949年9月参军,1955年大学毕业,1957年调入第四军医大学,参加组建心脏外科,1972年接任科主任,1993年进专家组,现为西京心胸外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陕西省和全军中华心血管病和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脏学学会常委,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等10余家杂志编委和特约编委。 1958年6月西京医院在苏鸿熙教授主持下成功施行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写下了我国心脏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刘教授一开始就是研究组成员。1977年他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带瓣管道并率先用于治疗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和右心室双出口,1983年又在国内首先成功将心尖-主动脉带瓣管道用于矫治左室流出道梗阻,促进了我国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较早开展二尖瓣综合成形术,冠脉搭桥加换瓣和室壁瘤切除,以及主动脉根置换术等。他领导的科室于1978年首批批准为全军心血管内外科中心。1979年和1985年先后成为硕士和博士授权学科点,1995年为博士后流动站。他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并异于常人勤奋学习。一贯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言传身教,为军内外培养了医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50余名,和大批专业技术骨干。他关心年轻干部成长,积极支持科主任工作,指导和参与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心脏大血管手术近几年每年超出2000余例,2000年成为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作为资深学术带头人对学科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先后负责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新型生物心脏瓣膜研制》和军队"八五"和"九五"指令性课题严重胸部伤早期救治研究,以及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取得突出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各1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共3项,二等奖包括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共13项。先后评为陕西先进卫生工作者,全军后勤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和两次被评为全军后勤科技先进个人。19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8年评为陕西优秀博士生导师。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集体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个人荣立三等功2次。2003年军委江泽民主席签署通令荣立二等功。2006年获“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2001年和2006年并先后受到江泽民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和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个人特长 心血管外科,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大血管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以及有关心血管外科重症、疑难病症的会诊。 出版专著 1.《心胸外科学》汪曾炜,刘维永,张宝仁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3年 内容简介:《心脏外科学》是一部心脏外科领域的巨著。全书共分十三篇,包括总论、心脏大血?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内容,详尽介绍了心脏外科领域的各种理论、观点、技术和手术方法,并附着千余幅图片辅助说明。 本书理论知识系统,方法技术实用,是作者们多年宝贵临床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可供心脏外科医师、心脏内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放射科医师、体外循环灌注师和心血管领域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医师、研究人员及高等医学院校的师生参考。 2.《胸部创伤》刘维永,蒋耀光主编.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内容简介:本书在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胸部创伤分类、呼吸循环、病理生理等基础上,侧重介绍胸部创伤早期诊断、急救处理和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特别对严重胸部创伤,如心脏大血管损伤、胸伤合并多部位伤现场救治,重病监护和呼吸循环支持的进度等,均增添了新内容,全书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具有新颖性。 代表性论文: 1.二尖瓣综合成形术临床病理和手术策略的讨论.中华外科杂1994;32(1):4-6(刘维永等) 2.新型(XJ)异种猪瓣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中国胸?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7;4(3):129-132.(刘维永) 3.Experimental study on biomechanical machanism of blunt cardiac injury and graded criterion of myocardial contus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Armed Forces Medical Services. 2002,75(4):191-194 (Wei-Yong Liu et al) 隐藏